不曾忘却的“记”念──一本日记讲述“小蘑菇”常宝?椅??暗摹

文章正文
2021-06-24 08:36

内容提要:“4月11日……晴天时到山上防空洞隐蔽……”“4月14日,整日在防空洞隐蔽。”“4月16日,白天在山上防空洞隐蔽……”“4月17日……因敌机扰乱,中途停止,回洞休息”……

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

常宝?以诔?适褂玫娜占潜痉饷婕澳谝场 天津博物馆供图

  天津北方网讯:“4月11日……晴天时到山上防空洞隐蔽……”“4月14日,整日在防空洞隐蔽。”“4月16日,白天在山上防空洞隐蔽……”“4月17日……因敌机扰乱,中途停止,回洞休息”……

  穿越70年时空,翻阅一篇篇作于抗美援朝前线的日记,眼前不禁浮现起烽烟滚滚、炮火轰鸣的战争情景。

  这些篇幅不长的日记并非战士所写。记录者是谁?打开一册陈列于天津博物馆的日记本,首页出现“第四中队长”“常宝??rdquo;字样。侧耳听,文物悄然讲起融入“说学逗唱”的悲情与光荣──

  1951年,第一届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带着祖国人民对志愿军的热爱、感激与鼓舞之情奔赴朝鲜。天博历史研究部副研究馆员郭辉介绍,“慰问团中就有相声演员常宝?遥??侵鞫?胗?サ摹?lsquo;请战’获得支持后,他就加入了慰问团的曲艺服务大队。”

  常宝?遥?彰?ldquo;小蘑菇”,出生于河北省张家口,长驻天津演出。他年少成名,彼时在津妇孺皆知、家喻户晓。1951年,常宝?宜嫱鸥俺?课势诩湓庥隹障??沉椅??31?椅??螅?旖蚴腥嗣裾??谟杷?嗣褚帐跫液透锩?沂砍坪拧?/p>

  这是一册边角有些破损的老式日记本,硬质封皮,蓝底印花,内印条格。在朝鲜的日日夜夜,也许隐蔽防空洞,也许登上山坡,身在敌机不时侵袭的异国他乡,年轻的相声演员把满满日程和所思所想注入“蓝本本”,浓缩至15页纸、31篇日记中。这些日记记载了常宝?液投佑汛?月18日入队到4月19日为战士们演出的点点滴滴。

  前线惊心动魄,日记云淡风轻。“日记通常寥寥数语、文字平实,看得出记录者镇定自若。”郭辉讲了一个流传甚广的“镇定自若”故事:有一次敌机袭扰后,演员们马上被安排进防空洞。当时,常宝?曳⑾终绞棵敲桓?乓?危?凸?パ?剩?弥?ldquo;战士们打出了经验,他们不怕”。“战士们不怕,我们也不怕。”常宝?液痛蠡锒?幼叛荩?ldquo;我们得感谢老美啊,他们知道天黑了,临时给我们拉几颗照明弹!”一段“现挂”轻松化解紧张气氛。

  “在朝鲜,大家都想多作些贡献,只要战士们喜欢,他们就演,喜欢听几段他们就演几段,深受战士们欢迎。”郭辉说。日记为证,那是4月19日,“小蘑菇”伏案写下最后一篇:“白天因敌机活动,不很活耀(跃,编者注)。借阴天机会在山坡表演,郭少泉表演技术魔术,常宝?矣炙盗蕉危?簧亵吵?姑涝???猿し⒊?蚨ㄇ拧J艿秸绞咳攘一队??舜挝?莩鲆岳醋钋樾鞲撸ㄈ占窃?娜绱耍┲?∶妗?rdquo;

  4天后,敌机再袭。这次,“小蘑菇”未能躲过劫难,他不幸中弹,生命永远定格在29岁。海河含悲,街巷泪飞,“常宝?椅??螅?旖蛭??陀肫渫?蔽??那?障沂Τ淌魈木傩辛寺≈卦崂瘢?奘?忻褡苑⑽?沂克托小?rdquo;

  主人长眠,日记本余下的厚厚空白页再未见字,却见证了更多人的血性胆识,听到了又一批“精神补给”输送前线的故事……

  合上日记,硝烟散去,然警钟长鸣,英烈精神永续传承。(津云新闻编辑刘颖)

文章评论